to lotinglo的手機作品:
這份作品的目的, 是去把每一次新的攝影, 都為舊的影像添加了新的東西。不管是favorable的東西(如hold住電話的入鏡者), 或者是non-favorable的變數(如背景的嘈音), 都進入新的影像。
可是, 既然這份作品表達的是影像在多次重錄後所gain, 所lose的東西, 那在最後一幅影像就應該盡可能讓我們看到先前的影像, 那才更有趣, 不是嗎?就是說,在大多數照片, 「影像中的影像」太小, 而且模糊, 這樣子到了下幅圖就幾乎看不清先前一幅的影像了。這樣一來, 作品本身就並不賞心悅目。
你可能argue, 作品的意義在於他的意義, 我問, 作品的appearance, 不也是同樣重要嗎?為什麼你不能在第一幅影拍下一幅繪畫, 然後把影像打印出來, 再讓一位同學hold住, 用550d拍一張照, 再打印, 重複, 這樣子, 作品到了最後一幅還有可能看到繪畫, 這裡的意境也更加漂亮, 這種漂亮並非單純用手機, 遠遠而不規則的拍攝角度能表現出來的。
https://contemartscm2011.wordpress.com/2011/05/11/final-work/#comments
to mandy的dna:
既然在自己的blog, 就說真心說話吧。(希望這位老朋友看不到= =) 很學生的作品。或許扭曲鉛筆是像DNA,可是作品不能夠帶出鉛筆與DNA之間的關係, 純粹把鉛筆塑造成DNA, 這是一件好看的美勞作品, 可是是一件低手的藝術作品。
https://contemartscm2011.wordpress.com/2011/05/10/final-assignment-home-and-life/#respond
to 香港, in dots:
hey, 一看圖片, 忽然眼前一亮, 這才是藝術, 用另一個方式把世界呈現在人們的眼前, i like it~!
Yau Chi On - Contemporary art
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說話
由於FYP的關係,一直沒有時間把那些說話寫出來。
應該這樣說,我這個人一般是先實行,後文件的。不管是project,還是FYP都是這樣子。
當然,說這review為文件也不太恰當,畢竟創作者的思路也是具一定參考價值的,對吧?
「不似物形」的創作之路
這樣說吧,這世上我只抱持兩種價值觀,一是親中共(半個憤青吧,在google上打"邱智安"可以看到我的文章),二是親自然,當兩者發生抵觸的時候我當然擁護後者。
這種價值觀的建立原自我的出生地:沙頭角,港深邊境的一個小鎮。(可我在香港一邊讀書的!)
學校後面就是一大片的農地,遠處還能看到一些農夫在耕作,再遠處點就是一片的丁屋。
我還記得在春夏交界的時候,陽光能夠觸及課室裡的每一個角度,蜻蜓,以及不知什麼名字的昆蟲都飛進課室裡,讓我們如痴如醉。
不久,我便搬到粉嶺居住,可是,我永遠忘不了那段在沙頭角生活的日子。
所以,要談「不似物形」的創作之路,必先談1798/2010的創作經歷。
最初的時候,就是想,洋鬼子能把西方的作品惡搞,我們也能吧?
於是,我就把中國畫惡搞,去諷刺現今中國的環境狀況。
每次在新聞上看到什麼珠江被污染,我的心都酸了一下,就是想,我們的土地啊!那天才能回復真正的清澄呢?
利用藝術去抒發不滿感的一個例子。
那,就來到「不似物形」的創作之路的。
這路,有點不可思議的。
首先是我看著鉛筆,也許speaker播著的是fireflies,使我獲得了一些感觸,就是說; what is this?
小一的英語問題,我卻不懂得回答。
是樹木的一部份對吧?那它的產地在那裡呢?是樹木的那一節呢?
這些思考過程我在堂上提及過了。
重點是,為什麼我會鼓起勇起把個意念擴展為一件作品呢?
其實背後的支持,就是我在之前已經掌握了三維擴增實境技術(argument reality),心想,把事情表達成:
鉛筆 -> 一棵樹的3d模型
也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吧?
每件事情總有一個核心技術的支撐,對吧?
於是,我就想:
鉛筆 -> 一棵樹的3d模型
之間的媒介是什麼呢?
其實這問題花了我一晚時間去思考..
在床上終於把問題解決, 解決的方法就是: 不需要!! 這件作品不需要一個實體媒介。
就是說, 當觀眾拿起這件作品, 牆上就顯示一棵樹。
可是.. 這有點難度。
怎樣才能使這個媒介invisible呢?
應該說, 這件物件, 和另一件物件有什麼差異, 令程式足以去把模型trigger呢?
哈哈, 重量, 對吧?
電子磅有夠invisible吧?
於是,整件事情就變為:
物件 -> 電子磅 -> 模型
這都是我有能力做的事情, 技術風險是可以承受的。
之後的創作過程我也不多說了。問一位親戚借來的電子磅, 用visual studio寫的一個小程式把重量傳到電腦, 然後用flash把模型表現出來。
這些技術橋樑都在腦海裡預先構建好,然後一步一步實現。
說實話, 花的時間沒同學說的誇張, 就五至六天的時間。也許對以上技術認識比較深入的緣故, 做起上來不太吃力。
創作過程就到這裡吧~!
還有一張圖片就是在present過程中顯示不到的小羊, 呵呵。
畫功好像有點簡陋, 沒辦法, 即將放在itunes上賣的東西更重要。
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
老套說話
上了三個月的課,今天提早走了,結果回到家,才發現,有點依依不捨的感覺。(註:這不是老套說話)
其實不只從課堂、從你,其實從同學身上、作品,也學到一些東西,就是說,從另一個角度、另一個世界去看各種事物。藝術就是把心中的感覺發洩出來的一種媒介吧,從同學的藝術,也的確看到在不同成長環境下,各種有趣思考的方式。在這裡,感謝梁寶,以及各位同學讓我看到這麼多東西。
說回…藝術吧。其實讓我感受有點深的是… 把藝術進行到底。的確到底了。都離別了,就說實話吧。把白花油抹在身上,把蜜糖抹在身上,然後任人舐。不得不說,心裡竟覺得有點接受不了= =。對於外國的什麼裸體藝術,還是覺得挺有趣的,可是面對蜜糖抹身,心裡第一個感覺就是:不用這樣吧”。雖然說它有它的意義,可是它的意義建基在這麼「進行到底」的表達方法上,就有點兒接受不了。
大概我不是一個「藝術人」吧。就是說,經過這三個月,突然間覺得,我挺不喜歡搞純藝術的東西。搞作品,就總得把一些科技的東西混雜在裡面,去帶出那種驚嚇的感覺(挺符合同學的comment)。
所以,結論就是,梁寶你沒有把我拉扯到你的藝術世界,反而讓我對自己認識得更加深入了。無論如何,我們的道路也許不同,可是,期望有一天,我們能夠再聚吧!
邱
其實不只從課堂、從你,其實從同學身上、作品,也學到一些東西,就是說,從另一個角度、另一個世界去看各種事物。藝術就是把心中的感覺發洩出來的一種媒介吧,從同學的藝術,也的確看到在不同成長環境下,各種有趣思考的方式。在這裡,感謝梁寶,以及各位同學讓我看到這麼多東西。
說回…藝術吧。其實讓我感受有點深的是… 把藝術進行到底。的確到底了。都離別了,就說實話吧。把白花油抹在身上,把蜜糖抹在身上,然後任人舐。不得不說,心裡竟覺得有點接受不了= =。對於外國的什麼裸體藝術,還是覺得挺有趣的,可是面對蜜糖抹身,心裡第一個感覺就是:不用這樣吧”。雖然說它有它的意義,可是它的意義建基在這麼「進行到底」的表達方法上,就有點兒接受不了。
大概我不是一個「藝術人」吧。就是說,經過這三個月,突然間覺得,我挺不喜歡搞純藝術的東西。搞作品,就總得把一些科技的東西混雜在裡面,去帶出那種驚嚇的感覺(挺符合同學的comment)。
所以,結論就是,梁寶你沒有把我拉扯到你的藝術世界,反而讓我對自己認識得更加深入了。無論如何,我們的道路也許不同,可是,期望有一天,我們能夠再聚吧!
邱
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
2011年2月23日 星期三
替e君做的banner
這一篇blog跟contem art也有一點關係,寫過來吧。
又是e君,這個討厭的小女人,從外國讀書回來當個小經理,在大經理的壓力下顯得比真實的年紀更蒼老。
沒什麼的,又是一個job。
我討厭她的原因是,她brief的時候從不把細節說清楚,希望designer盡情發揮。boundary廣了,design發揮了,她卻不喜歡,認為設計離她想像的「好」太遠。
她的原意是希望designer跳出boundary,設計一些比自己想像更好的東西出來。她不知道的是,這種昐望在某程度上是paradox的。她希望的「好」其實在一個很小的圈子內。一些比她的好更漂亮的設計,由於位於圈子外的原故,她只能說這份設計不符合她所要求的主題。
廢話不多說, 這是第一個版本:
其實我也覺得很「行」,簡直是對設計的侮辱(...),算了,才花了一兩個小時搞
這是新版本:
這個才是用心製作的版本,我個人也比較滿意,呵呵
用色偏離主色, 利用透明和gradient, 比較「發達」
意念也比較abstract, 不錯
又是e君,這個討厭的小女人,從外國讀書回來當個小經理,在大經理的壓力下顯得比真實的年紀更蒼老。
沒什麼的,又是一個job。
我討厭她的原因是,她brief的時候從不把細節說清楚,希望designer盡情發揮。boundary廣了,design發揮了,她卻不喜歡,認為設計離她想像的「好」太遠。
她的原意是希望designer跳出boundary,設計一些比自己想像更好的東西出來。她不知道的是,這種昐望在某程度上是paradox的。她希望的「好」其實在一個很小的圈子內。一些比她的好更漂亮的設計,由於位於圈子外的原故,她只能說這份設計不符合她所要求的主題。
廢話不多說, 這是第一個版本:
其實我也覺得很「行」,簡直是對設計的侮辱(...),算了,才花了一兩個小時搞
這是新版本:
這個才是用心製作的版本,我個人也比較滿意,呵呵
用色偏離主色, 利用透明和gradient, 比較「發達」
意念也比較abstract, 不錯
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
看書
這陣子真的在看西方人文主義傳統。的確以前學的東西都是實用性的,很少接觸理論性上的東西。不是說有什麼得著,而是學會這些前人所創造的理論能夠使人在創作的時候有更廣的視角,到藝術館看他人的作品也能有另一種角度和感受。
你的回覆我還不夠lv去回應(哈哈),讓我再修練一下。。。
你的回覆我還不夠lv去回應(哈哈),讓我再修練一下。。。
歷史的盡頭之後
今天下午在做正經事前再看了一下20世紀上半葉的藝術的東西。就是說,看完之後,感觸有點大。我的感觸是,30年代的藝術家必定感覺自己已經位於歷史的盡頭。看,能夠創造的東西都創造出來了,已經是出了界線,什麼Anti-art就是這個意思。他們認為Anti-art後再無art了:我們就是art的終結者。art已經普及化了,任何東西都是一種art。
他們身處的年代的藝術的高度已經是前所未有地高。藝術家很難去突破,超過前人所創出的高度。古典繪畫是那麼精細,也許需要三十年的時間才能創作出比前人更精細的作品。因此,藝術家只能另找出路。什麼抽象主義,超現實主義於是誕生了。他們的繪畫技巧不精,於是只能在思維上突破,創造一個別於傳統的門派,那自己就是「掌門」了,那自己也能像前人般名留青史了。藝術的反叛原自於前人的藝術高度太高,給予後人太大的壓力和局限性。
80年過去了,藝術過了盡頭,遇到了終結之後竟又繼續發展,籍著新科技的誕生,新的藝術分支不斷出現。利用新科技,新的藝術家能夠花上百份之一的工夫完成前人花上一年心血繪畫的東西。
其實,需要注意的是,科技進步了,可是藝術家更懶了。我去過一個藝術展覽,一位畫家的作品能夠用illustrator在十分鐘之內完成的。當然,不能排除和低估他的作品在思想上的原創性以及花在草擬圖形的大小和位置所花上的時間,可是問題是類似利用科技的便利去「偷竊」名氣的人也不少。
所以,我們要鞭策自己,花少一點時間看電影和上café,花多一點時間去磨練自己的技術,創造出無論在技巧或是在思維上也能超越前人的作品。
他們身處的年代的藝術的高度已經是前所未有地高。藝術家很難去突破,超過前人所創出的高度。古典繪畫是那麼精細,也許需要三十年的時間才能創作出比前人更精細的作品。因此,藝術家只能另找出路。什麼抽象主義,超現實主義於是誕生了。他們的繪畫技巧不精,於是只能在思維上突破,創造一個別於傳統的門派,那自己就是「掌門」了,那自己也能像前人般名留青史了。藝術的反叛原自於前人的藝術高度太高,給予後人太大的壓力和局限性。
80年過去了,藝術過了盡頭,遇到了終結之後竟又繼續發展,籍著新科技的誕生,新的藝術分支不斷出現。利用新科技,新的藝術家能夠花上百份之一的工夫完成前人花上一年心血繪畫的東西。
其實,需要注意的是,科技進步了,可是藝術家更懶了。我去過一個藝術展覽,一位畫家的作品能夠用illustrator在十分鐘之內完成的。當然,不能排除和低估他的作品在思想上的原創性以及花在草擬圖形的大小和位置所花上的時間,可是問題是類似利用科技的便利去「偷竊」名氣的人也不少。
所以,我們要鞭策自己,花少一點時間看電影和上café,花多一點時間去磨練自己的技術,創造出無論在技巧或是在思維上也能超越前人的作品。
訂閱:
文章 (Atom)